“較真”換來的“朋友圈”——會長黃焯明專訪
人們常說:成功者總有些特別之處。雖然黃焯明一直自謙不算成功者,不過他的經營之道卻的確有著一些特別之處。
.jpg)
黃總的美達裝飾設計有限公司已經有30年的發展史了,雖然企業形態有過變更,但是“美達”這個品牌一直延用至今,雖然離百年老店還有70年的差距,不過從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市場的風云變幻中,能做到如此堅守也實屬不易,可見黃總對于品牌的執著。
美達公司的工程報價在招投標中總是最高的,下浮的空間也總是最小的,而且不管面對的是高高在上的領導,還是幾十年的老友,統統一視同仁,從不在價格上妥協,用黃總自己的話說:“又臭又硬”。
美達公司里簽了長期勞動合同的員工有100多人,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在美達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。團隊能夠如此穩定,在東莞的裝修行業中并不多見。
美達公司里不養專職的市場業務員,這在裝修公司里更是罕見。那么靠什么拉生意呢?答案就是黃總的“朋友圈”。
.jpg)
美達公司三十年來一直以高端家裝為主業,在與黃總聊天時筆者問道:公裝市場項目規模大,沒有家裝那么繁瑣,為何美達很少涉足?黃總答:拉關系是我這個“老人家”最不喜歡做的事,更關鍵的是我老人家在工程品質上習慣了較真,該用1000塊的材料,絕不用990塊的,你說公裝怎么做?(你懂的)所以干脆專心去做家裝。
寫到這里,筆者還是忍不住用成功者的標準來說事,專家們為成功人士歸納出幾條必備素質,其中有一條是“選擇不做什么更難”。這一條黃總無疑是做到了。
回首這三十年,因為在價格上不肯讓步,黃總也丟了很多生意。但是美達公司卻日益壯大,在高端家裝市場的“江湖地位”更是與日俱增,成了東莞無可爭議的“別墅裝修王”,靠的是什么呢?就是黃總對品質的“較真”,在“選擇不做什么”上從不動搖。
說到“較真”,黃總的故事一籮筐。比如美達的設計圖紙,只要業主沒有提出修改要求,公司絕不會增加任何項目;比如工程中用到的一些關鍵部件,哪怕市面上到處買得到,美達也堅持要用自己工廠的產品;比如對材料商,說好了月底結賬,絕不會超過30日,每年元旦剛過就提前結賬,寧可自己先背著債務。
正是源于始終如一的“較真”,換來的是黃總的“朋友圈”,這個“朋友圈”可比微信朋友圈的含金量不知道高了多少倍。前文提到,美達公司沒有業務員,也不需要業務員,靠的就是“朋友圈”里的口口相傳。有的客戶第一次找美達裝修,業主總會吐槽偏高的價格,然而幾年后,業主就會感到物有所值,等到自己或者親戚朋友再裝修時,不用說,首推美達。美達的客戶里,基本都是回頭客,正如“果粉”一樣,明知道貴,卻拼了命地追完iPhone6又追6S。
客戶的口碑+材料商的信任+公司團隊的凝聚力……,有了這樣的“朋友圈”,管它市場風云起伏,美達必將巋然不動。
2016年最火的詞就是“工匠精神”,百度詞典對工匠精神的解釋就是: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,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,其核心無非就是兩個字——“較真”。在典型的傳統行業中,對產品品質的執著堅守,就是以不變應萬變的創新,LV包幾十年不變設計理念,靠的是品牌,而品牌必然來自于品質的如一。

黃總的“朋友圈”當然也包括建筑裝飾協會,作為會長,黃會長在會員中也贏得了信任和口碑,美達對品質的執著追求,美達的工程管理規范,都成為同行們學習的榜樣。黃會長也希望,在協會這個“朋友圈”里,能夠更多地弘揚“較真”的精神,塑造“較真”的文化,讓東莞的裝修行業真正地脫胎換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