鄺志雄,協會副會長、金陽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,這是一個很有親和力的人。
何謂親和力?外在表現為低調、謙虛,懂得尊重、善于傾聽,讓人一見如故。親和力的內在源泉來自于睿智和自信,來自于踏踏實實的人生態度。和鄺總不過短短一個小時的交流,便給我留下了兩個極為深刻的印象:一是干實業,二是重承諾。
鄺總一直從事制造業,過去為國際知名手機制造商做配套加工,生意做得順風順水。代工做得久了,往往會喪失主動轉型的動力,這在東莞上萬家代工企業中并不少見。但鄺總可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老板,他早就意識到“替人打工”的日子不長久,必須要提前轉型。至于轉型的方向,鄺總是不需要選擇的。他最欣賞的企業家是華為的任正非,任正非的名言是“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”,28年來華為不搞金融、不炒房地產,就靠實業做到了世界500強。鄺總要以任正非為榜樣,踏踏實實地干實業、做產品,培育自己的品牌。
經過深思熟慮之后,鄺總把目光投向了環保節能產業,2009年,公司開始轉型生產LED燈具。當時,這一領域的競爭已經非常激烈,但是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卻不多,金陽公司在研發上舍得投入,很快就掌握了核心的散熱技術,再加上多年做制造業積累的經驗和基礎,金陽公司的產品很快就站穩了市場,目前公司的產能已經達到每月50萬套。
如果以上所述的“干實業”是“術”,接下來我們就通過“重承諾”,來領悟一下鄺總的“道”。
鄺總的手機里保存著一條新聞:1909年由德國泰來商行承建的蘭州黃河鐵橋,合同保固期為80年,到1989年保質期滿前,德方致函蘭州市詢問鐵橋狀況,申明質保到期。2009年德國人又跑來說:“這座橋必須停止使用,因為根據德國規定橋梁使用期不得超過100年。不過德方可以免費維修一次,以后將它作為‘橋梁博物館’保留下來。”如今,這座“萬里黃河第一橋”成了蘭州著名的步行街。
80年時間,經歷了兩次大戰,世界已是天翻地覆,德國人卻始終不忘當年的承諾,這種精神令鄺總極為佩服。再回到今天的中國,舉國上下都在大談創新,對此鄺總的理解是:創新固然重要,但是最終必須回到原點,多先進的技術,都要落實在產品上,而產品的生命力,還是要體現在品質上。鄺總這條邏輯線的原點就是兩個字:承諾。
同諸多建材行業一樣,照明行業也難逃品質的亂象,很多企業以犧牲質量為代價挑起價格戰。然而,金陽的產品從誕生之日起,就把“對得起客戶”作為永恒的承諾,雖然目前國家的相關質量標準還不夠完善,但是金陽把對客戶的承諾作為自己的標準,用品質來兌現承諾。金陽的LED燈具之所以能在短短幾年時間里異軍突起,核心技術只是盛開的鮮花,優秀的品質才是挺拔的樹干。
雖然加入建材領域的時間并不算長,但是鄺總對于整個行業的發展還是有很多獨到的見解。他認為企業之間需要培養“和而不同”的理念,首先就是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競爭力,或者是在設計上,或者是在服務上,做出自己的個性,在產品上營造“百花齊放”的局面;但是在品質上,卻必須要共同堅守“守誠信、重承諾”的基本原則,少一些投機的心理,多一些工匠的情懷,沉下心來做“對得起客戶”的產品。
用平常之心做實業、用工匠精神做產品、用優秀的品質兌現承諾,這就是鄺總的“道”,不僅僅是經營之道,也是他做人的原則。